收割小麦小感

作者: E星期五 分类: 自己写的日记 发布时间: 2016-05-26 11:00 ė 1410 次浏览 6 没有评论

星期四,阴有小雨
没有拉回家,没有装包,今年是收完直接拉去卖掉。
往年父亲身体好的时候总是开上他的小八匹上地,收割机收完麦子倒在铺了编织袋的地头,然后我们几个再装到几十个编织袋中打包抬上小八匹,回到家再抬下来打开袋子晾晒在屋里,如果是再早几年还会晾晒到公路上(实在是没有地方晾晒这些不怎么干的小麦)如果当天晒的不够干父亲还会掐上被子晚上睡在附近招呼着不被偷。
记得更早的时候没有大型收割机,即便是有小型收割机父母也心疼钱,自己割,做为孩子当然也少不了干农活,一直弯着身子腰很酸疼的,所以到了收割麦子的时候我几乎都是绝望的。。。如同现在的薅花生一样。。。收了几掐之后要用麦杆捆起来形成身体大小粗的小捆,为了防止挨到土地发芽更便于晒干麦头又把这些小捆头朝上垒成小垛,如果是天气变化可能要下雨,还要将这些小谷堆堆成大垛,如此一来即便是下个几天的雨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事情总有例外,印象中N年前遇到过接近变态的天气,那一年的面粉都是发了芽的小麦打的,甜、黑、做成馍或面条不好吃。

麦垛在地里面还要拉回去不然怎样打麦呢,自我记事起好像没经历过纯人工拉麦车了,但我相信父母干过这种苦劳动,父亲会开上他自己做的车架的小八匹,一垛一垛的码到车上去,装在车上是什么样子呢,就如现在新闻图片上那种堆得很高很高货物的车一样,其实谁都知道这样做危险,可还不是为了生活省那么一点油钱呢?
拉到家里之后就需要打麦了,在最早的时候营里有麦场可以使用,那种麦场如同现在的广场,地面虽然没有经过硬化,但在小麦收割期前会有村民把路面用石磙压的很平,一个麦场里面有很多人在晾晒也有很多大麦垛,每个大麦垛就是每户人家这一年的粮食,这时候营里面会有一台打麦机,应该是免费使用的吧,我没多大印象,村民免费使用,人力是自己的,机器的钱由大队里出应该是这种,小时候在上初中我还在村里剃头那里享受过免费理发呢。
打完了麦再晒几个晌午头,这几个晌午头也挺辛苦的,太阳很晒很毒,那满地金黄色的小麦总得把它翻个过吧,这样才晒的均匀,基本上是赤脚上去趟上陇,不是没鞋穿而是在那么热的天难道要穿上千层地的布鞋吗?那会很热脚的,穿凉鞋那些麦子很塞脚会很难受。其实这些活都是大人在做,心疼小孩会被晒黑吃苦。。。。
晒完了麦子就要交公粮了,那时我还小没什么太多印象,大多时候是中午晒好晚上去交,因为晚上凉快啊。。。父亲和叔叔们去交,偶尔也听父亲讲过交公粮排队的事情,有时一排就是一晚上,人多啊。。后来取消了公粮提留,刚才查了一下资料差不多是03年到06年之间取消的,当时我已经当兵或者回来了?唉,可怜父母。我为家里做的太少了。。。总觉得他有用不完的劲,直到中风后家里的活落到了母亲的肩膀上,可是她也60多岁了啊。。。。。。

前天中午收割完麦子,直接让瑞哥拉到街上卖掉,五亩共3800斤,平均每亩地760斤,收购时每百斤扣5斤共扣190斤净重3610斤,收购价每斤1.02元打白条合计3682.2元。实际上每斤只有0.969块钱,而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是1.18元,这意味着这几亩冬麦的最终价比“保护价”少收了801.8元

发改委: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
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510/t20151013_754419.html

以前种小麦交完公粮留下全家口粮后卖掉的粮食还够全家人一年的开销,但,现在呢?

本文出自E星期五的博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exqw.com/archives/614.html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