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太对了,什么是“直男”
消费主义挖的坑,反智思维拉的人。
这个词形容的是什么?形容的是不跟着消费主义思路走的男性。
买东西:价格便宜,实用就好;
买衣服:保暖舒适,款式符合年纪,永不过时的格子衫和条纹衫;
日用品:眼镜戴着舒适,背包能装的下经常带的东西;
说话:抓重点,理清逻辑,以解决问题为主;
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里。
然后,找一个形容这些人的中性词,再把这个词搞成贬义词。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小姐”,“鸭子”,总有风牛马不及的词遭殃,而这次,就是故意把这个词做成这种效果。
他们怎么构造“直男”这个词让它具有贬义呢?
喜欢和其他男生一起玩游戏,打球,约好的就要遵守,但是喜欢玩不是人类的天性吗?不和男生玩天天和别的女生玩女朋友就满意了?遵守约定是坏事?
说话的时候经常教你该怎么做,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他认为需要解决问题、而女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看中午的肉没放冰箱,会不会坏了?”“那就先不吃了,我回来看看”这种对话从各方面来说都没问题。
对女朋友的社交行为管太多,关于这个逻辑……不会真的有人觉得社交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吧?不会真有人觉得男朋友经常和别的女生出去玩一点问题都没有吧?
“看起来都一样”“都好看”,这些回答似乎都很敷衍,又是直男情商低的力证……但是啊,自古至今,大到衣着时尚、小到生活便利用品,各行各业都是有男性参与的,很多就是男性捣鼓出来的,时尚是什么,时尚就是找个理由推销新品,色调是什么?色调就是让你少一个不买的理由。不同的口红色号的区别有多大?区别远不如年货游戏系列作品之间的差距大,FIFA也有人买一个玩几年,续作的差距远不足以让他去再花一次钱。
新时代的女性已经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闭环,在资本家编造的一个又一个的思维逻辑里开始塑造自己,层出不穷的消费新品一个接着一个,美甲,口红,装饰眼镜,假发片……东西是有用的,但是在品种和数量上营造了“多才是好”的逻辑陷阱,让大部分人陷入其中……
而同时,恋爱中的女生又会因为重心的转移:从消费转移到男朋友,而开始符合对方的消费习惯,无论原因是因为理性讨论、理想沟通、生活习惯的同化或是其他,事实就是确实她们减少了资金消耗,资本的狼犬已经确定了,这就是敌人,它们向自己的信徒传达了一些思维,让她们与他们敌对起来,以免被同化,甚至想要同化对方:
他们说话直,听着就不舒服,很多时候说的不是自己想听的,这是从基础上让她们产生“这个情况好像很常见”的思维。
他们喜欢颐气指使,引导别人的思想,这是避免她们被快速同化,要她们保持消费主义的思想。
他们不懂时尚,不懂色彩,这是让她们不要和他们讨论这些,与自己人讨论更好。
几个套路打下来,打出了一个叫做直男的群体,不懂时尚,没有情商,就算和他们谈恋爱也要保持自己的消费习惯。同时,有些人为了不被打上直男的标签,开始按着消费主义的逻辑去装饰自己,或者说去花钱。
拉回来说,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有我自己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凡是说我直男,说我杠精,我向来是直接拉黑,不能拉黑就将其降低评级,降够了就拉黑。
本文出自E星期五的博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exqw.com/archives/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