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下的电信诈骗,实名制是帮凶

作者: E星期五 分类: 自己写的日记 发布时间: 2022-07-10 10:35 ė 1395 次浏览 6 没有评论

为了净化网络空间,开始搞实名制,可网络空间并没明朗,微博小红书抖音之类的阴阳人更多了,实名制只是给那些老实网民套上个心理枷锁,为抓捕那些不成气候的小诈骗犯提供一些便利。但是对有组织的诈骗就没多少办法了。
国内最近几年网络安全出现好玩的现象,抓捕打击民间网络安全力量,如“白帽子”提交世纪佳缘漏洞后被抓,乌云平台被关等 ,处理不了问题,就处理找出问题的人。
实名制信息和网络安全泄露造就了有组织的电信诈骗团伙,个人详细信息在这群人手里,运用心理术搞诈骗成功率应该不低。当政者想搞全民反诈,好点说是政治幼稚,难听点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明知不可为还要去执行,层层加码,强行安装反诈中心app的负面新闻可不少。

贴一篇2017年的网文。

中国早在2010年就对手机卡的销售实施了实名制。今天生效的工信部法规更是针对手机、固话以及宽带上网等所有电信服务。
(德国之声中文网)从2月1日起,在中国大陆办理电话、手机等电信业务的顾客都必须出示身份证,填写真实姓名进行登记。这一新措施是根据中国工信部去年12月28日下达的一项通知,该通知于今天生效。

这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在第四条写道,”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用户订立入网协议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并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之前没有以实名身份登记的宽带服务、固话以及手机卡等必须重新实名登记。

问到实施电信实名制的主要目的,巴黎商学院中国中心主任赵克锋博士对德国之声表示,“实名制最重要考虑是网络安全,避免网络诈骗、垃圾信息发送人逃逸、冒充身份等,并对犯罪侦查提供有利条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何霞工程师在接受中国央广网采访时也认为,实名制是打击电信诈骗的有力举措,”通过实名要建立用户与运营商之间诚信的体系,基于这一体系,未来其他认证也可以通过号码来做,包括互联网应用,如微信就是建立在电话号码基础之上的。”

可见《通知》的出台以及生效,其中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打击电信诈骗。《新京报》援引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加。报道称,未来绝大多数犯罪都会涉及网络。
去年8月发生的徐玉玉猝死事件在中国引起巨大社会关注。骗子用171开头的号码给即将上大学的她打电话,骗走了近万元学费。报案的当天徐玉玉因刺激过度而死亡。自从2010年以来,在中国购买手机网卡一般都需要出示身份证,只有170和171开头号段的网卡可在大街上买到,不需出示身份证。类似徐玉玉猝死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后,老百姓对电信诈骗的怒火再次点燃,要求惩治骗子以及立法保护公民的呼声也再次高涨。

会造成信息裸奔吗?

《通知》是以保护网络信息的名义颁布的,是一种制度性安排,体现了对网络诈骗有预见性的防备。但有专家认为,从实际情况看,出现的都是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即实名制实施得不错,而个人信息的保护却完全没有达标。

律师刘春泉于去年8月底在网易发文认为,当前电信诈骗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实名制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在执行中失衡所导致。他提出建议,”应进行政策调整,限制实名制范围,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判赔力度”。他甚至写道,”实名制导致个人信息’裸奔’泛滥成灾。”

就算中国实现了百分之百的电信实名制,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市场的”黑卡”还是可以打擦边球。比如缅甸卡成本低,作为境外用户,监管也比国内松一些,不容易被封。只要插上此卡就可以在大陆使用。像这样的漏洞怎样才能堵住呢?

个人信息泄露更容易

今天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对电信实名制的海量评论,其中大部分表达了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心。

“遥远的Ta”写道:”从前垃圾电话打来还会问个您贵姓,今后骗子和垃圾电话便可直呼其名,可更精准营销了。”

“newmoon1982″:”暂时的阵痛大家要忍一忍,手机诈骗短时间不会消失。隐私这回安不安全全指望党了。”

“笑问天lv”认为:”归根到底是客户太听话了,隐私毫无保留地提供,卻卻遇见了骗子集中营,工信部这营长还高举打击违规的大旗,倒下的是一众用户,理由很简单我们没有执法权!”

本文出自E星期五的博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exqw.com/archives/1555.html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Ɣ回顶部